![]() |
媒體報道
危廢世界觀:美國危廢處理行業巨頭
在美國有兩家危廢處理公司非常值得關注:美國最大的工業危廢企業——美國Clean Harbors公司和美國最大的醫療危廢公司——美國Stericycle公司,他們均是從默默無聞一路成長起來,在巨頭的陰影下頑強生存,抓住難得的時代機遇迅速擴張。
工業、生活危廢處理龍頭——美國Clean Harbors公司 CleanHarbors是美國最大的危廢處理公司。CleanHarbors經營化學、燃料、易燃易爆物以及工業和家庭危險材料的處理、存儲業務。目前在全美擁有9個填埋場、5個焚化爐、7個污水處理設備以及其他廢棄物處理設備。公司的服務包括:原料循環、實驗室化學品處理、PCB處置、工地管理以及實驗室的遷移等。 CleanHarbors上市之后不斷依靠收購兼并和建立新公司進入不同的業務和市場,實現業務種類和范圍的延伸。監管法規變化帶動設備升級支出增加。如2002年,美國環保局通過《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收緊垃圾焚燒的各項規定。2002年,公司支出98.5萬美元升級各項焚燒設備;2003年公司支出2000萬美元升級各項焚燒設備,致使利潤大幅降低。 醫療危廢處理專家——美國Stericycle公司 Stericycle創立之初,廢物處理市場已經有數個巨頭,固廢處理領域巨頭WasteManagement憑借本身規模優勢采取單一價格回收單一機構所有垃圾的模式,使大型垃圾產生機構如醫院等將垃圾處理外包給WasteManagement 的成本低于Stericycle公司,此時,WasteManagement等巨頭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兼并活動。直到醫療垃圾的環保政策趨嚴之后,專業化處理醫療垃圾的Stericycle才在變化的行業環境中取得了專業優勢,開始迅速發展。 Stericycle通過收購兼并小公司快速發展。1997年,第一年實現盈利。其后通過并購進入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進入新的鋒利醫療垃圾處理領域等。Stericycle的發展歷程,四個重要拐點值得關注:一是1988美國環保局的“MedicalWaste Tracking Act”的頒布,規范了醫療垃圾處理市場,并涌現出大量的小型醫療垃圾處理公司;二是1992至1993年美國環保局收緊了醫療垃圾處理政策,并加重了罰金,使得諸如Stericycle之類專業化的醫療垃圾處理公司走出固廢處理公司這些巨頭的陰影開始快速發展;三是1997年美國環保局“newclean air standards”頒布,眾多缺乏技術的小型醫療垃圾處理公司尋求被并購,Stecicycle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四是2002年“NewClean-Air Rules”頒布,醫院開始關閉自建的焚燒爐,轉而將醫療垃圾外包,市場容量進一步增加。
|
![]() |